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大致意思是說,動手做東西這件事可以讓大腦更加靈活。我也寫過一篇關於一位荷蘭藝術家拍攝正在工作的手系列作品集。手作的魅力,在這幾年的品味生活藝術方面,也一直被很多藝術家或是手做的實踐者推廣著,讓許多樸實卻極具溫度的手作生活品,藝術品在居家生活中成為要角。
對於手作這部份,我覺得自己天賦不是太好。小時候的勞作課作品稱不上精細完美,有時手拙的都想放棄自己,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什麼熱情。但是跟著歲月的成長,漸漸發現,其實在手作的世界裡,其實是很多元性的。很多動手可以完成的事情,看見成品都會有一種滿足與成就感。後來又聽說,常常動手做東西的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風險性相對偏低,更燃起了我對手作的興趣。
我對手作的定義,不只限定於手工藝品這方面。我喜歡做菜和美食,這點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這陣子,又開始我的玩麵生活,開始手工做麵包。我喜歡做麵包,因為對我來說,不僅僅因為麵包完成之後,可以品嘗讓味覺滿足,其實最喜歡它的原因,是它可以讓我練心,變得比較有耐心。
科技的進步,現在有機器的幫助可以打面糰,所以光是第一步就省去很多的時間,不然光是揉麵糰這件事,就會讓人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因為力道不足或是揉過頭,都會影響麵糰的筋度。所以,現在第一步我都交給機器完成。不過這不代表後續就都靠機器了。當初步的面糰完成之後,考驗耐心的步驟才正式展開。
首先是第一次麵糰的發酵。好吃的麵包,其實都是因為麵包發酵的好。什麼是發酵的好?不能發過頭,也不能發不夠,只要稍微不對,就會影響麵包的口感。麵糰要在溫度和濕度剛好的情況下,才能完美的發酵。接著是整型,包餡料,這個步驟完成之後,再進行一次發酵。同樣的也必需控制好發酵的溫度和濕度,這樣再進入烘烤的階段,麵包又會再一次長大,成為最美的樣子。
講的很容易,但你若問我什麼是最完美的發酵?那我必需告訴你們,這就是讓我決定以手作麵包練心的原因了。麵糰一定是比豌豆公主更龜毛的公主。她不能住在太濕太熱的發酵箱,但是也不能太冷。如果你認為這個發酵箱已經很熱,這位公主一定滿意,那可能就太過大意了,因為這位公主住在太熱的地方,她身上的酵母可能就熱死了,她就不能變成好吃的麵包。以此為戒,下次就不要把發酵箱弄太熱,你以為這樣應該沒問題,但是她還是沒變成好吃的麵包,因為你太久沒理她,她覺得過冷,又沒長好。
加上她是個敏感的孩子,天氣熱濕度好的時候,你要照顧仔細,不能讓她感到過濕,要配合天氣氣溫照顧她。天氣冷,更要噓寒問暖,可是也不能給她過多的溫度,當然也不能讓她冷著,只要稍微冷一點,就要給她溫暖,讓她在一個她可以完全滿意的溫度濕度的空間裡成長,然後你可以讓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但是這時候一樣,還是得哄著她,即使她穿上你喜歡的花邊裙,但是她還是要待在她喜歡的百分百空間裡,直到她完全長大,這樣她才能順利進入烤箱,經過烘焙變成真正的完美公主,呈現在你眼前。
照顧她的過程中,光是陪著她感受溫度濕度,就讓我知道凡事欲速則不達。她沒達到百分百,這個責任必須由我來承擔,於是我就會在下一次手作的過程中,注意上回沒注意到的環節。到現在,我必需說我還沒到達所謂百分百。其實有可能我對百分百的門檻提高了,可能在這個磨練的過程中,我知道了我還可以更好。知道了在這個過程裡,細膩度和關注力才是最重要的事,過程才是影響結果的關鍵。每次的過程,都讓我回想之前的錯誤,或是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
坦白說,只要手作麵包,大概要花上我大半天的時間。這大半天裡,就真的只能專心的做這件事。吃掉麵包這個速度,比手作麵包真的快得多。所以很多人都問我,這麼費力嘛?麵包店買就好了。雖然話是沒錯,但是可能只有愛上手作的人會明白,做一個麵包不是最後吃的這步驟令人感到滿足。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值,以及練心養心培養出的耐心,才是手作帶來最大的成果。當然,當家人品嘗自己做的成品,臉上露出的滿足感,也是手作麵包這事帶來的回饋。
我相信著以手做出來的東西,都帶著手作人滿滿的真忱情感。每個物件,每道料理,每個麵包,都充滿著愛的溫度。當然,對我來說,每個手做的麵包,都讓我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澱與學習中,更加清澈。讓我對人事物也更加有耐心的去面對。對我來說,這才是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