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位荷蘭藝術家朋友Ilona Van Weeren,最近在北京進行她的藝術創作之旅。上週末我造訪她和她先生創作旅居的工作室,工作室裡也展出了她與她先生近期內的藝術創作作品。
從兩年前開始,Ilona開始拍攝系列有關手的照片,每張照片都是正在工作的手。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正在進行不同工作的手。有正在洗衣服的手,正在包水餃的手,正在做蛋糕的手,正在打字的手,正在織毛衣的手,正在補魚的手,正在拿著食物的手,正在演手指偶戲的手,正在進行創作的手。
每張做著不同事物的手的照片,都讓人有種溫暖的感覺。或許是我們從不曾想過觀察過我們正在工作時候的手,所以看到這個系列的照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
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動手的同時,專注的部份是我們正在做的那件事。從Ilona的照片當中,我才發現了一件事,其實我們很相信我們的手。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我們的思維便和我們的手達成了良好的默契,我們的專注力可以放在正在進行的物件上。 對於她的這系列作品,我有著莫大的興趣,並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省思的議題。
或許大家會問我,不就是拍正在做事的手,有什麼好值得省思的?在Ilona的作品系列中,我們會看見每隻出現的手,幾乎都在做事。從縫衣服,剝橘子這種生活中處理各種小事的手,到進而到從事各種文書工作,或是藝術創作的手。手都在為我們做一些事,讓我們隨著手的動作,和我們的大腦做連結。
大家會問我,不就是拍正在做事的手,有什麼好值得省思的?在Ilona的作品系列中,我們會看見每隻出現的手,幾乎都在做事。從縫衣服,剝橘子這種生活中處理各種小事的手,到進而到從事各種文書工作,或是藝術創作的手。手都在為我們做一些事,讓我們隨著手的動作,和我們的大腦做連結。
在我們智力還未完全開發的幼年時期,訓練孩子動手進行各像事物,譬如玩積木之類,所有的遊戲都需要孩子五指並用,在動手的過程中進行手眼協調能力,讓孩子的智力開發,手眼腦同時發展。手的靈活度愈高,相對的智力發展也愈高。
但是智能手機的發展,讓我們逐漸喪失了運用手的能力。我們常在使用的只是我們的食指,滑個手機。科技愈發達,我們逐漸變成一指神人。用一指打電話,用一指按下家電產品,用一指叫外賣,用一指在網路上開始人際關係。漸漸的,我們失去了手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漸漸失去手的活動和大腦的連結。漸漸的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手鈍了,腦也鈍了。我們忘了我們很多的想法,其實是必須透過我們的雙手去時實踐的。
透過ilona的視角,在每張照片中,我看到每雙手都那麼的充滿著愛。透過那些照片,我看見那些為家人付出愛的雙手,也看見追尋夢想的雙手,還有那些等待愛人的雙手,每雙手底下都是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畫面,一個有一個精彩的瞬間。
藝術家總是以不同的視角,來觀看世界,詮釋著不同的思維。有時人們以為平常的事物,透過他們的雙眼與創作,展現出另一種生命的態度。
謝謝ilona美好的創作,那些充滿愛的記錄是人間最動人的故事。關於我們和我們的雙手之間的美好關係,謝謝她提醒了我們這麼重要的事。
文中照片由荷蘭藝術家Ilona Van Weeren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