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in order for you to see "WP Copy Data Protect" effect. However, it seems JavaScript is either disabled or not supported by your browser. To see full result of "WP Copy Data Protector", enable JavaScript by changing your browser options, then try again.

遇見大畫師

參觀王利豐的工作室,一進門看見他尚未完工的畫作,就吸引了我的好奇心。那幅畫作上,有個部份像是油墨報紙的紙張,貼近一看的確是的。而另一部份有著閃亮的金箔,無論遠近,都像是浮在畫布上的一方孤島,佇立在哪裡,引誘著人向它走去,細讀畫中的故事。

觀看王利豐的畫作,彷彿穿越時空進入了漢唐時代,細膩的筆觸,人物的神韻,雕樑畫棟,霓裳羽衣,栩栩如生。站在他的作品前,靜靜端看,那些畫作裡的人物,好似在眼前走動,羽衣長長拖在地上,衣角滑過我的腳邊,抬頭望著身穿霓裳的姑娘,正低頭嬌媚的對我一笑,然後離去。跟著那姑娘的腳步,穿過前廊,來到庭院,走過四季,梅蘭菊竹在眼前一一盛開,最終看著牡丹花綻放,再一回眸,那姑娘指著金壁輝煌的建築,再向我招手,好似對我說:「快走回來,進屋吧!來看看我們大畫師其他的作品吧!」

是的,大畫師,這是我想給他的稱呼。他就像宮廷御用的大畫師一般,細細膩膩的透過畫筆,訴說著一個個充滿歷史背景,濃郁文化底蘊的歷史故事,朝代間的大事,都在他的畫筆下一一呈現。

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的我,在意的事,是畫中的故事,但觀看王利豐的畫作時,工筆畫是看到故事。抽象畫是看到訊息。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我應該是可以寫上好幾萬字。

大畫師王利豐望著自己作品,帶著深切情感的眼神,向我解說他的畫,在我眼前,他似乎化身成戴著禦賜官帽的大畫師,引領著我來個穿越之旅,進入了一個繪畫的殿堂。那兒是他對歷史的研究和人文情懷的結晶。對藝術的執著,對繪畫的熱情,對材料筆觸的鑽研,以及一幕又一幕,曾在畫室上演的奇幻故事。

他是個很有趣的人,剛剛結束創作經驗的話題,把我從藝術思維帶回來,來到當下的現實裡,閒聊生活話題之餘,我問起為什麼北京有那麼多人愛釣魚?他馬上轉換了話題頻道,開始拿出他的各種專業釣具,釣餌,魚鉤,魚網,認認真真的開始說起釣魚的玩家情趣,我以為自己走進了日本動漫,遇見了天才小釣手。站在海邊對我說:你知道嘛!這海釣可不容易。然後一臉的得意。當他說起年青歲月的生活點滴,他馬上又變成了一身勁裝將要出征的蒙古騎士,那態勢像是在說:有啥好怕的?然後駕的一聲,騎著馬兒消失在草原的盡頭。那些年輕歲月裡的跌跌撞撞,對他而言都不過是小菜一碟,伴著青春一起下飯,反而有滋有味。

在那一刻,我也發現王利豐是個一旦對事上了勁,就一定全心投入,鑽研其中,並且必須到達專業程度,這種自我契約精神,真是典型藝術家的個性。

很多時候,人們對事物容易感到興趣,燃起熱情。但都是三分鐘熱度,往往不太能堅持。這位大畫師看來不太一樣,他對生活,對他的興趣,對他的喜好,都像是一生一世的情感在經營著。

王利豐的作品感覺很優雅,與國內許多當代藝術家的審醜觀,可能大異其趣。有幸認識,否則就真以為中國當代藝術都是以怪取勝。

遇見王利豐是剛入冬的季節,在一場國際駐地藝術家開放日的派對上。第一眼見王利豐,我差點要用韓文和他打招呼了。 好在,他不是韓國人,是道道地地的北方漢子,來自蒙古,那麼由此可見,韓國人可能有絕大部份是蒙古移民唄!

不過,我和王利豐認識的時間不算長,可已經是生死之交的交情了。怎麼說呢?因為在大北京霧霾pm2.5指數高達1000,污染嚴重破錶的那天,外面一片灰茫茫霧霾中,我可是戴著大口罩,開著車奔去他的工作室,和利豐家族一起熱呼呼的吃著涮羊肉。

又有一回是北京最冷的那天,氣溫是零下17度,外面的風凍得像冰柱穿刺腦門般,又冷又疼,連車都被凍爆了水管。修好了車子,不顧一切的還是往王利豐家族工作室奔去,因為他說那天想和好朋友年前一聚。當時網絡有個段子,在那兩個惡劣天氣下,還願意出門見上一面的,肯定都是「生死之交」了。

王利豐作品 400x150cm

關於王利豐的作品,大家已經知道的太多。我能和你分享的,是我遇見他之後,生活裡的那個真實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