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in order for you to see "WP Copy Data Protect" effect. However, it seems JavaScript is either disabled or not supported by your browser. To see full result of "WP Copy Data Protector", enable JavaScript by changing your browser options, then try again.

请还他们一脸天真与欢乐

我们常说孩子脸上的表情最纯真,总是堆满无邪的笑容。孩子的心最单纯,一点点小新奇,他们总会无比惊讶,止不住欢乐笑个不停,孩子很容易感受快乐容易满足。我们也总能被这样天真的氛围感染,和孩子在一起同乐,感受当下的平和世界。或许也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想着

门外

自己曾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拥有着这样欢快的笑容!

走进蒋龙的个展,一尊尊的木雕作品,是各种孩子的形象。但是这些孩子的脸上却没有欢快的笑容,换上的是欲言又止的淡淡哀伤。我细细观看每个作品,再回头想着展览的主题: 木言木语,不言不语。透过木头雕刻出来的孩童形象,那些孩子的脸上为何失去了笑意?作品呈现出一股巨大的哀伤涌向了我,如果那是一个真实的孩子站在我的面前,我会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想对他们说: 孩子,没事的,把心底的难过都说出来吧! 我想赶走他们内心的哀伤,让无邪欢乐的笑容重回到他们的脸庞。

伫立在门外的男孩不知何去何从,站在礼物盒上的女孩却没有打开礼物的愉悦感,扎着飞杨发辫的女孩却感受沉重,背上装有发条的男孩被催促着不断前进,穿上条纹囚衣的男孩没有了手脚如同失去了自由,握着雨伞伞柄的女孩失去了保护与依靠,戴着面具的男孩拒绝与人交流,戴着鸟嘴口罩的男孩说着不同的语言或是静默,站在红气球上的女孩飞不起来,被钉在课桌椅上的孩子思考再多也没有自己的方向,而握着金色权柄后男孩失去了自己的脸。

这一连串的作品,艺术家试图让我们看见,造就孩子不快乐的主因,是来自大人们过度的期望,或是强加自己的愿望与价值观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大人们希望的样子。当大人们口口声声对孩子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一点一滴没有了笑容,失去了自我成长机会,被要求顺从的成长,却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蒋龙跟我谈起,从小就听见大人们说: 小孩应该怎么样,将来长大才有出息。制式教育总是早早就要求小孩立定远大梦想,或是出人头地,赚大钱等各种功利的思想。从没有人好好的告诉孩子,你只要开心的长大就好。认真的玩耍或是做些感兴趣的事。孩子们被要求学习的才艺,不是因为出自本身的兴趣,而是功利性的为了日后考试有特长加分。

各种音乐培训,美术培训,要求孩子学习艰难技巧,刻苦练习,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样的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是欢乐还是痛苦。大人把各种思想一片一片拼贴到孩子身上,把他们塑造成心目中完美的样子而感到满意。然而亲子间却一点点加大疏离感。失去快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慢慢隐

藏自我内心的想法,自此不言不语,不再与父母深刻对话,甚至不再与自我对话,也不再问自己: 究竟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好似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显得不切实际,只能跟随着世俗长成一块木头。但从未有勇气为自己努力发声问问,能不能还有其他的可能?

心理学内在小孩治疗法提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内在小孩,那些童年时期成长的过程导致每个人内在小孩的发展不同。展览中那些失去笑容的木雕孩童,可能就是隐藏在深处的小孩。长成大人的我们,笑着面对社会社交生活,但内在的小孩却没有真正的微笑过。

不设限孩子的发展,让他像大树一样自由生长,会各具特色的长出自己的模样,有着不同的枝芽,茂密繁盛。不为孩子的梦想设限,给他空间自由探索,找到兴趣与爱好,给他时间自省发觉自我,可能是这场艺展的讯息吧!

已经成长为大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面对自己,给自己列一张梦想清单,鼓起勇气追求梦想。就如同孩子一样,让他们感到快乐的,往往不是事物所得到的结果,而是探索过程充满惊喜与愉悦。如果有时间,不妨去红门画廊观看蒋龙的展览,让我们内在的小孩去和这些作品做一场交流对话,静静聆听内在的声音,重新认识自己。也顺便省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变成了剥夺孩子欢乐的无趣大人了。

鸟嘴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