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冬奧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體育項目,金牌得主谷愛淩成為話題人物。這個18歲的女孩,不僅滑雪運動出眾,各式運動,如騎馬,跑步,鋼琴,舞蹈等等允文允武的才藝都精通,羨煞許多父母,紛紛開始蘊釀如何培養下一個谷愛淩計劃,然而谷愛淩的媽媽卻丟出一句,孩子,你不需做完人,只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但這一輩子不要忘了學習的重要。
我一直覺得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這句話在我參與教育這麼多年以來,感覺十分深刻,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吧!
早些年我在中央財經大學的中文系教授當代小說創意寫作時,幾年下來,發現了以財經聞名的學校中,這些在中文系的孩子們只有少數對所屬專業感到興趣,許多都覺得自己是分數線下的犧牲者,就這樣進不上財經相關專業,才被分配到中文系裡。所以常在課堂我看見學生們在底下做惡補會計或是財稅經濟的作業,雙選修好像是他們的必然選擇。有個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們也是不得已呀,你看我們都進了最好的財經學校,結果拿著中文系的專業出去,怎麼跟別人比? 語氣中滿滿的無奈。
坦白說,這樣的態度應該也打趴了來教學的老師們。看見一個對我專業索然無味的孩子,上起課來也就無法來勁,簡直就是拿真心換絕情。於是惡性循環,老師們站在講臺上就像讀稿機,台下的學生忙著自己的事,整間教室就像是無法交集的平行時空,各在各的時空裡活動。
那幾年我倒是使出渾身解數,上課的時候往往都宛如綜藝節目主持人上身,帶動各種引起興趣的話題,從主流到八卦的,從娛樂到生活 ,都聊上一番,再引導到寫作素材收集及故事表現方法,主題與內容鋪陳環節,一步步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只為讓學生提起參與的興趣,有個機會寫出個自己生活有關的小說故事,而不只是交篇作文而已。而這些故事的提煉是需要打開心扉,打開眼,打開耳,去聆聽,去看去感受的。
在那些年當中,大部份的學生最終還是回到財經專業,那條道路不知道是當年世俗制約或是發自內心的選擇。還好有幾個學生,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後來唸中文研究所,去當個老師,或參與小說創作工作,或成為藝術策展人,我相信他們一定是找到自己的發展興趣,成就未來有不同的選擇方式。
這幾年我轉至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任教,面對的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學習生態。加上大陸的教育環境不斷優化,一批批學生是奔著自己興趣與目標而來的比例越來越高,學習的態度也十分熱情踴躍。一個專題課程下來,不知要死掉多少腦細胞,更別說熬夜討論與製作,有時,完成之後呈現出的成品,還得面對老師的糾正,把自認完美的呈現再度推翻,再回到原點的燒腦,再次修改,重新鋪成新的概念。也許還談不到在藝術道路上的追求,對年輕的孩子來說這些高論可能有點遠,但學生對自己該完成的課題,大量該吸收的知識,上手做作業的態度,課題方向的選擇,到提報設計方案進而完成,表現得十分認真。
連我有時都看得不太忍心,覺得他們幾乎總在熬夜中度過學習過程,有時早晨走進工作室,發現他們一個個就倒在那兒的沙發上睡著,揉著睡眼惺忪的眼對我說: 昨天太晚了就沒回宿舍,怕吵到宿管老師。但面對即將開始的晨課,他們一個個都去洗把臉就回來繼續上課了。再度回到課題上奮鬥,繼續討論和修改。
專業課題的時間裡,我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和他們同在,即使晚上十一點多來問意見或討論,我也會即時的回覆。這一種認真的態度, 我會跟你說,這才是一種有興趣使然的互動學習狀態。
這個過程的確很累,花了心思體力腦力,但是最終還是會不斷的透過互動討論,產生新知,透過作品的完美呈現出來。
我問他們覺得累嗎? 他們總回答,「累呀,但是覺得應該還是可以做的更好!」
因為那些都是他們喜歡並擅長的事,在這些過程中,學習得到樂趣,也得到進步,每一次的失敗不過是再一次進步的礎石。我總在看到他們完成作品後的燦爛笑靨和晶亮的眼神中,理解到他們都知道這一切是值得的,也充滿成就感的!
我深深覺得,興趣是一種動力。有興趣才有好奇心,才會想探索,也是所有自動自發去進步的熱源。興趣才是永續的動力創造價值。
所以,請問你的興趣是什麼?想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創造更高價值嗎? 或許過去沒機會,但是現在不用羨慕別人,也不用抄襲別人家孩子的成長經驗,羨慕別人的時間不如認真地發掘自己的真正夢想,讓興趣重新為生活或工作注入能量,說不定人生自此會有不同的變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