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門文的漫畫,在1990年那個世代裡,算得上是給大人們看的漫畫。除了講的是都會裡的男女問題,也在故事中討論當下社會所要面對的各種現實問題。男女愛情,夫妻情感,工作壓力,親子關係,各種曖昧的掙扎心境,以及不想長大成熟去面對社會的無奈與壓力。這是現代化社會,所有成人們生活裡存在的問題,柴門文都在她的漫畫作品中提到了。
在她的作品中不少都被翻拍成電視劇,其中以 "東京愛情故事 "最為人所知。也造成從1991年就開始的"完治與莉香"愛情故事組合的話題,延燒到今日的2020 年。1991年版本的 "赤名莉香"由有著甜美笑容的"鈴木保奈美"主演,整部戲裡所有的重要角色都沒有莉香亮眼,或者是說因為莉香才帶動出其他人物的特色。在那個年代裡,莉香對完治的愛情,直接毫不保留,那聲清亮嗓音呼喚"完治"還有可以把人融化的笑,鈴木保奈美的"赤名莉香"讓男人傾倒之外,讓女人也想成為她。加上小田和正的歌聲,總在劇情最需要音樂的時刻響起,那個時候,不再是"東京"愛情故事,應該是所有都會人的愛情故事吧!
我記得在那個我才20歲的1991年,東京愛情故事結尾播出的當晚,我爸和我媽不知因為什麼事從樓上房間吵架吵到樓下客廳,打擾了正在看完結篇的我,我沒好氣的請他倆移步回房間繼續他倆的夫妻爭吵。哪知就這樣掃到颱風尾,我爸就把電視關了不准我再看下去。我打開,他再關上,轉而變成我和他的爭吵。為了看這大結局讓我失去了理智,和他老人家吵了十來分鐘之後,莉香的笑容在我腦海浮現,喔,不!再這樣下去我會連結尾都沒看到。於是,我抓起鑰匙發動我的摩托車,直奔好友家繼續追看大結局。對的,沒有什麼比這件事來的重要。我想,電視劇當年播出的時候,所有在追劇的男男女女應該都是這種心情吧!真懷疑他們倆老為什麼不跟著我一起看這部漫畫改編的電視劇,不就沒啥好吵的了!
時隔29年,"東京愛情故事2020"再度出現了。重新翻拍這部成漫改劇的經典的確很冒險。光是接這部戲的演員都不知是不是得抱著隨時去看心理醫生的壓力。誰能比得上當年的完治和莉香?當年的完治和莉香是能被取代的嗎? 那些在29年前被根深蒂固在人們印象中的東京愛情故事,還有小田和正的歌聲,怎麼可以被一個"東京愛情故事2020"翻轉?沒錯,就在這兩天。我聽見太多在29年前或是在這29年之間看過這部戲的人,發出這樣的聲音。音樂不對,人不對,感覺也不對,怎麼可能被取代?爛透了!諸如此類的聲音此起彼落。
我卻有著不太一樣的想法,莉香根本就是當下社會任何一個女人,而完治存在於我們生活裡,可能是任何一個將要相遇的男人。或許不可能長的像鈴木保奈美,但可能有比莉香更鮮明的個性,或在生活中遇到比莉香更掙扎更矛盾的問題。只只要是現代人,1991年面對的愛情問題,到了2020年也是大同小異,就算社會的形態演化不太相同,如當年約會沒有手機,沒有社交軟件,現在的約會型態完全是另一種起承轉合了。快速的令人咋舌,不過讓愛情發酵、保存期限和持續,還是在同一套社會科學體系。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把2020年的完治和莉香去和1991年的完治與莉香相比較呢?又不是量子力學裡的平行時空,存在腦海中的即定印象還是要進化!
重新把它當作新的故事,在2020年社會型態下來自愛媛縣的永尾完治與東京都會的赤名莉香。一個總想顧及全面,卻容易猶豫的年輕男人,和一個勇於表達自我卻又有點孤獨燥鬱的都會女人,在面對愛情時如何自處與坦承與對內心欲望的愛情故事,這就是柴門文的故事在傳遞的主題呀!也是每個世代的男女都在進修愛情學分的答辯題。
無關1991年,無關你心中的那個陳舊印象,當然保有它沒什麼不好。但願意接受新形象的人也沒有錯。去大膽闡述重新詮釋的所有,是量子時代的勇氣,包括"東京愛情故事2020"也挺好,因為每個世代裡都有完治和莉香,需要有新的視覺系統來表達與演繹。
順帶一提,我個人倒是覺得新版本的完治呆萌的挺可愛的,莉香瞬間的笑和憂鬱轉折也詮釋得挺不錯。能夠先行一步以視覺表達的成人漫畫也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