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居北京已經13年,除了參與藝術活動與教學外,同時也在台商新天地的北京生活群擔任版主,與其他分佈在大陸各地的義工姐妹們,一起為往返的朋友交流生活經驗。
這場疫情讓大夥的生活形態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已經快兩年沒有旅行了,也無法舉辦大型活動,就乖乖呆在工作室,為那些必須穿梭兩岸的朋友們提供及時的生活訊息,並提供一些在地經驗,好讓大家有個順利的旅程,除此之外,也為隔離中的網友提供一些文化藝術類的資訊,除了滋潤隔離期間的精神生活,還能減少一些焦慮與不安。
剛開始我們也沒想到大家的隔離經驗交流會這麼多回應,很快的因為人數眾多,為分流之需,從上海,北京,成都,廈門這四個兩岸直飛口岸,增加了澳門,江蘇,浙江,寶島等隔離群。當我們開始把資訊整理起來之後,加入這些隔離群的人真的愈來愈多。
為讓剛進隔離群的網友們能開心點,擔任隔離群的義工們都給自己取了個俏皮的代號,像我們有「板橋蔡依林」、「上海林心如」、「昆山徐吸地」、「蘇州王煮咸」、「東莞徐肉萱」、「北京章子怡」、「江蘇林痣玲」、「台南粥子魚」、「莉部長」,還有「上海一姐」。在群組裡除了分享最新抗疫法規外,也像心理醫生一樣,傾聽隔離中網友的心聲,偶爾報以幽默沖淡孤獨中的焦燥感。
有時遇到群友發出的求助信號,義工們會在後台開會討論如何給予協助。有太多太多故事,及太多太多的趣事,我想這些也是讓我們義工們一直支撐下去的動力。我們收到的其實是人生裡滿滿的生命能量,以及大家為了心愛的人在疫情之下努力著的那種信念,真的常常讓我們也滿滿的感動。
有些故事現在可以分享給網友,如有位女士的丈夫猝逝必須立馬到北京處理後事,在沒有臺胞證的情況下,義工們協助她瞭解如何辦理落地簽的方式,還幫助條理出行程規劃,隔離14天候出關,她真的很順利地辦完事並安心返台。
還有某位群友的媽媽年紀很大,要獨自的飛到上海,在抵達後因為不太會使用手機聯絡,於是群友便在隔離群裡呼求幫忙,我們便發動幾位上海隔離群的網友,同步協尋同機的臺胞,之後便找到另一位善心的群友,主動為老媽媽提供協助,陪老媽媽聊天安撫她心情,陪她等車一同去隔離酒店。
還有阿嬤帶著孫子要來北京,也不會操作手機及填寫資料,在大陸的兒子也在群裡求助同班機的群友,於是群友又熱心的在機場等待老小的出現,除了幫忙手機填寫資料,也一路陪伴隨行,一起進入同一間隔離酒店成為隔離之友。
還有一位群友拿錯了行李箱,在隔離群上求助。剛好那位拿錯的人在另外一群,也是由於義工們迅速地傳遞資訊,很快就聯繫上了,讓他們在第二天早上就能換回各自的行李。
另外,有幾段療癒級的小故事,如有位媽媽因為小孩出生後沒多久,爸爸就到大陸工作了,因為要隔離的關係,工作不容許來回探視。媽媽為了讓小孩認識爸爸,也讓爸爸有機會參與小孩的第一次生日,特地在小孩11個月時帶小孩過來隔離,隔離,過完生日後,媽媽又因自家家庭成員的婚禮,又帶小孩回台灣隔離。
還有專程來北京辦完終身大事的。因為兩岸隔離的關係,台灣男生特地飛來北京,隔離完之後,和心愛的北京姑娘完成終身大事。因為工作的關係,也沒法停留太久,又飛回台灣工作。

還有爸爸帶著兩個小孩,來廈門跟媽媽團圓,因為一家人半年多沒見,媽媽見到小孩立刻擁抱著孩子激動落淚。媽媽還申請陪隔離,經過各種檢測,才被允許陪伴先生孩子一起隔離。
當然也有一些奇葩的問題,如在隔離酒店沒收到早餐,也跟我們反應。買機票有沒座位?要買船票也問我們。我們還被問過忘帶開罐器如何打開罐頭,義工姐妹還得線上教學。行李箱太滿蓋不上要怎麼辦? 問題的形式有時超過我們的服務範圍,也讓我們啼笑皆非。
2020年的平安夜,我們在各個隔離群發動的「分享你的平安夜餐點」活動,無論出關的或正在隔離的,都可以曬出當下的平安夜餐點,那個晚上我們收到各個台商新天地隔離群的照片總共一百多張,大家在群裡相互祝福平安夜的喜樂。
除了義工們的資訊整理,最大回饋就是來自隔離群友們的互動,許多都會主動的幫忙我們收集在地的最新資訊,核實之後反饋給我們。
漸漸的,我們收到隔離群友們的反饋,如他們出關後在各地遇到的實際情況,我們再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慢慢的形成系統性的報告文檔,每天在各隔離群裡定時廣播,讓新進群的群友也能馬上得到最新的相關資訊,為出行做好萬全的準備。
每位義工其實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們除了忙自己的事外,平時是利用空閒的時間回答群友們的提問。義工姐妹們都很有默契的在各個群組裡巡視,誰有空誰就回答問題,應該算是服務周到。下班之後或忙完家事,我們也會繼續服務隔離群的「同學們」,有時大家聊聊一天的生活狀況,分享一下飯盒內容和一天裡有趣的事或特別感觸。我們的角色不是單一的資訊分享者,有時也像家人,有時也像輔導員,陪伴隔離的朋友們一段閉關的旅程。他們「出關」後我們也會開心的歡送,再迎接下一批到來的「同學」,送往迎來之間都是一種情誼交流,疫情讓友情的建立方式有了新形態。
我相信對義工姐妹來說,最大的回饋除了謝謝之外,就是群友們的參與互動,我們台商新天地隔離群現在除了初創義工外,已經有很多資深的「學長姐們」參與服務,一直待在群裡幫助解答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感謝他們的參與,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支持。
「學長姐們」也是各行各業的達人專業戶,幫助製作微電影,或是幫著建立表格或繪圖等。他們也都為隔離群付出了一點心力。我想這是喜聞樂見的成果,大家都能共體疫情隔離的無奈,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時代的考驗,只要大家互助,生活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很多「學長姐」分享的閉關期各式美食圖或健身影片,這些內容也算給平淡生活開了眼界。
在隔離期間網上聊天,隔離期滿大家線下相聚,都沒有初次見面的陌生,大家都像認識多年的老友一般熟稔。有義工在隔離群和大學室友再度相遇,也有高中學妹找到學姐,除此之外,隔離出關後大家還開了個「同學會」,在成都,江蘇,臺北,台中,廈門都辦過耶!

今年大年初九,我們台商新天地隔離群的「資深學長姐」在臺北辦了一場春酒聚會,除了線下的他們歡快,千里外的義工們也線’上參與了,一起同步舉杯祝福新年快樂。這樣的情誼是珍貴動人的,也感謝高科技的輔助。
我相信台商新天地隔離群裡的義工姐妹想法是共同的,以服務社會為出發點,就算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刁難,要求必需馬上解答所有的問題,提供更詳盡的訊息,或是言語間充滿世故的質疑等。但是相對這麼多可愛可親的群友,一切都在可接受的範圍。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善意的付出是會收到同等質量的回應,相信這一點,日常生活就會更快樂了,並能一起學習成長,體驗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