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in order for you to see "WP Copy Data Protect" effect. However, it seems JavaScript is either disabled or not supported by your browser. To see full result of "WP Copy Data Protector", enable JavaScript by changing your browser options, then try again.

手作麵包+練心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大致意思是說,動手做東西這件事可以讓大腦更加靈活。我也寫過一篇關於一位荷蘭藝術家拍攝正在工作的手系列作品集。手作的魅力,在這幾年的品味生活藝術方面,也一直被很多藝術家或是手做的實踐者推廣著,讓許多樸實卻極具溫度的手作生活品,藝術品在居家生活中成為要角。

對於手作這部份,我覺得自己天賦不是太好。小時候的勞作課作品稱不上精細完美,有時手拙的都想放棄自己,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什麼熱情。但是跟著歲月的成長,漸漸發現,其實在手作的世界裡,其實是很多元性的。很多動手可以完成的事情,看見成品都會有一種滿足與成就感。後來又聽說,常常動手做東西的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風險性相對偏低,更燃起了我對手作的興趣。

我對手作的定義,不只限定於手工藝品這方面。我喜歡做菜和美食,這點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這陣子,又開始我的玩麵生活,開始手工做麵包。我喜歡做麵包,因為對我來說,不僅僅因為麵包完成之後,可以品嘗讓味覺滿足,其實最喜歡它的原因,是它可以讓我練心,變得比較有耐心。

科技的進步,現在有機器的幫助可以打面糰,所以光是第一步就省去很多的時間,不然光是揉麵糰這件事,就會讓人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因為力道不足或是揉過頭,都會影響麵糰的筋度。所以,現在第一步我都交給機器完成。不過這不代表後續就都靠機器了。當初步的面糰完成之後,考驗耐心的步驟才正式展開。

首先是第一次麵糰的發酵。好吃的麵包,其實都是因為麵包發酵的好。什麼是發酵的好?不能發過頭,也不能發不夠,只要稍微不對,就會影響麵包的口感。麵糰要在溫度和濕度剛好的情況下,才能完美的發酵。接著是整型,包餡料,這個步驟完成之後,再進行一次發酵。同樣的也必需控制好發酵的溫度和濕度,這樣再進入烘烤的階段,麵包又會再一次長大,成為最美的樣子。

講的很容易,但你若問我什麼是最完美的發酵?那我必需告訴你們,這就是讓我決定以手作麵包練心的原因了。麵糰一定是比豌豆公主更龜毛的公主。她不能住在太濕太熱的發酵箱,但是也不能太冷。如果你認為這個發酵箱已經很熱,這位公主一定滿意,那可能就太過大意了,因為這位公主住在太熱的地方,她身上的酵母可能就熱死了,她就不能變成好吃的麵包。以此為戒,下次就不要把發酵箱弄太熱,你以為這樣應該沒問題,但是她還是沒變成好吃的麵包,因為你太久沒理她,她覺得過冷,又沒長好。
加上她是個敏感的孩子,天氣熱濕度好的時候,你要照顧仔細,不能讓她bread2)_meitu_1感到過濕,要配合天氣氣溫照顧她。天氣冷,更要噓寒問暖,可是也不能給她過多的溫度,當然也不能讓她冷著,只要稍微冷一點,就要給她溫暖,讓她在一個她可以完全滿意的溫度濕度的空間裡成長,然後你可以讓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但是這時候一樣,還是得哄著她,即使她穿上你喜歡的花邊裙,但是她還是要待在她喜歡的百分百空間裡,直到她完全長大,這樣她才能順利進入烤箱,經過烘焙變成真正的完美公主,呈現在你眼前。

照顧她的過程中,光是陪著她感受溫度濕度,就讓我知道凡事欲速則不達。她沒達到百分百,這個責任必須由我來承擔,於是我就會在下一次手作的過程中,注意上回沒注意到的環節。到現在,我必需說我還沒到達所謂百分百。其實有可能我對百分百的門檻提高了,可能在這個磨練的過程中,我知道了我還可以更好。知道了在這個過程裡,細膩度和關注力才是最重要的事,過程才是影響結果的關鍵。每次的過程,都讓我回想之前的錯誤,或是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

坦白說,只要手作麵包,大概要花上我大半天的時間。這大半天裡,就真的只能專心的做這件事。吃掉麵包這個速度,比手作麵包真的快得多。所以很多人都問我,這麼費力嘛?麵包店買就好了。雖然話是沒錯,但是可能只有愛上手作的人會明白,做一個麵包不是最後吃的這步驟令人感到滿足。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值,以及練心養心培養出的耐心,才是手作帶來最大的成果。當然,當家人品嘗自己做的成品,臉上露出的滿足感,也是手作麵包這事帶來的回饋。

我相信著以手做出來的東西,都帶著手作人滿滿的真忱情感。每個物件,每道料理,每個麵包,都充滿著愛的溫度。當然,對我來說,每個手做的麵包,都讓我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澱與學習中,更加清澈。讓我對人事物也更加有耐心的去面對。對我來說,這才是我最大的收穫。

# 【延伸閱讀 2015年 4月29日 手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