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字,是符號,是代號,也是一種象徵。在不懂事時,是父母給的期望,在懂事之後,是自我對外化個性的期許,所以「人如其名」多少給了社交之初的一個端倪。過去人們趕時髦,起個洋名,以女性而言,不是以宗教聖名為之,如泰瑞莎(Teresa),瑪莉(Mary),就是依歐洲貴族之名,如凱薩琳( Katherine)、約瑟芬(Josephine),再不然就是美式親切風的,如艾咪(Amy)、蘿絲(Rose)。
現代網路世代的興起,名字更見複雜化了。天馬行空展示出各種創意,以名字來代表個人特徵,好突出自我,於是乎從前不太願意被人們所採用的名字,在這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資訊時代,也有它受歡迎的空間。
以「娜娜」(Nana)為例,有一陣子突然間就竄紅起來了。在台灣有藝人之女取名為娜娜,有叫好叫座的音樂舞台劇「吻我吧!娜娜」。在日本因發音的關係,發為Na的音總共有七個字。因此有娜娜,奈奈 以及菜菜,他們都叫做 「Nana」 ,開始以娜娜之名進入「文創內容」的還有我這個「Nana Bee」。
當這些人們以往不太願意使用的名字,在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基本認知圈,透過網路傳播和使用者重新詮釋,逐漸的以小眾引領大眾,成為一股風尚。常常在還沒弄清楚來龍去脈時,它已經成為人們口中的話題,一股無法拒絕的流行風潮。
從「Nana Bee世界雜誌」,到日本流行漫畫娜娜改編成電影版的娜娜,進而發展進入音樂市場。這個娜娜之名所帶領風潮,若在網路上搜尋,有成千成百的娜娜在網路的世界中,用這個名字表達著自我的存在。
有一次與財大文傳學院王院長聚餐。在餐敘中王院長提起我的名字娜娜,聯想到了德國寫實主義代表作家「左拉」所著的「娜娜」一書,並提到了當時他讀這本書的塵封往事。
在資訊封閉的當時,王院長的朋友偶爾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為了想把外國文學分享出去,以手抄方式複製一本與好友分享,王院長讀完娜娜一書,更是徹底發揮文化傳播的精神,以手刻版油墨印刷的方式,複製更多傳遞出去。王院長說左拉的作品當時被曲解為不良書籍,他還因此遭到批判。我們聽完都說王院長當時就在發揮文化傳播的本領,難怪今日可以領導整個文化傳媒學院。
只是左拉的「娜娜」究竟為什麼被人們誤解為不良書籍呢?擅長寫實描寫的左拉,是記者出身,因此對於情節人物的刻畫與描寫細膩極度真實。「娜娜」一書藉由看似是女主角娜娜的沉淪,道盡娜娜和眾多男人間的男歡女愛,但事實上只不過是左拉以娜娜為引,用他的筆如切割一般,剖析當時社會形態下,流露出人性中最原始的騷動,在普法戰爭發生之前。左拉的娜娜,在電影技術還未發明的年代,就如同一部以文字代替影像拍攝的一部社會寫實片,也是記錄片的先趨。或許人們只看到娜娜所帶來的男歡女愛與社會沉淪,但是卻忽略左拉這樣詳細陳述的社會,是要人們以此為借鏡,看清原始的騷動下的人性不堪,作為警惕。就如同現在的人看「色戒」,當人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梁朝偉於湯唯的性愛畫面,揚揚沸沸的討論時,我想不管是原著的張愛玲或是導演李安,他們所要傳遞的都如左拉一般,是要探討人性在時代和戰爭的壓力下,所隱藏的壓抑與深刻的內在情感。

在多年前,提起「娜娜」之名,大部份的人就會聯想到歡場女子之名。 由於這個刻板印象,導致在許多查詢英文名字典故的資料當中,查不到「Nana」之名由來。1997年我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和教授談起了我的中文小名為「呢呢」,在上海人的發音當中,這是對家中疼愛么女的暱稱。當時的教授和我提起了「Nana」這個名字。我把Nana兩字發音的中文字「娜娜」,寫給教授看。在字面上我對這兩個字特別喜愛,在中文的字面解釋上是指女性柔美及纖弱修長的體態模樣。
教授聽完微微一笑。翻開他的拉丁字典,對我說「Nana」的拉丁字根的定義。字根的解釋為「Earth of the Mother」,也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因此在英文和拉丁文當中,也有奶奶的意思,也是對年長女性的尊稱,含意著女性所擁有的母性特質。然後教授告訴我:「妳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了」。這就是我的英文名字「Nana」的由來,在1997年草創「畢依帆Nana Bee的網中天地」藝文網站時,我也特別介紹了「Nana」這個字的定義。
我是「娜娜」,一個在創作中堅持的女子。從來不在乎別人對娜娜這個名字曲解,不厭其煩的將大地之母的意義傳遞出去。我希望用文字訴說更多的人世間的故事和情感,我希望用自己一點點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動,我更希望因為這些感動讓更多的愛充滿在人際之間,因為這是我的信仰與堅持。
因此「娜娜」也好,「卡門」也好,刻板的印象給予她們壞女人的註解,在今日應該以另一個視野觀看她們。在傳統之下,這樣不受制約的女人是異類,但在今日,女性大膽追求自我反而是一種勇氣的表現。社會判別的方式也不再以父權形象為主,反觀現今社會趨勢,女人是帶動整體經濟的主要關鍵。服裝,化妝等時尚產業因女性需求而生之外,男性奮鬥的最終目標也是為了獲得心愛女性的青睞。在不知不覺中,女性在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已經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啦!
而同名為娜娜的妳是否已經為自己的理想正努力著呢?或者你不是娜娜,但是你也已經為自己的未來的路在積極前行?無論你是誰,都希望你不要辜負這個時代所給予的幸福,也不要辜負自己的潛能而枉自菲薄,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跌跌撞撞也都是寶貴的經驗。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會發光發熱。
就如同那些把自己取名為娜娜的女生來說,在她們心中一定有著一股動力,一種要衝破自我的熱情,人生當中活出自我誠實面對自我的信仰。祝福所有的娜娜,以及更多正在努力發光的當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