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總共四層樓,第一個展廳,是暗黑房間裡盡頭有著一架鋼琴,房間兩側共有八台小螢幕,跟隨著各國語言的朗頌與隨著聲音的起伏,螢幕上會有黑白粒子遊移或起伏成線,最終以鍵盤的單鍵琴聲來收尾。暗黑之中,讓人感受黑暗中聲音和音樂是如何給予人生命力或是慰藉。日本在海嘯之後,外號教授的坂本龍一曾去災區做過一場音樂義演,目的是希望以音樂去撫慰那些失去家園的人們,給予精神力量,為希望活著重建家園。

走到第二個展廳,則是坂本龍一與藝術家高谷史郎的合作,運用水,底片和投影裝置,隨著音樂產生不同變化,在地面上呈現出各種剪影,音樂是搭配了教授”async”的音樂專輯。影像的變化當中除了不規則如星空宇宙的影像外,也有律動的人影,植物,大地與水紋,還有山嶺與原野。這裡象徵著整個地球的運轉,自然生態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人類生活中各種片段,生命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
走進另一個小展廳,是一個裝置作品,水滴與時間的關係。我覺得這是個很有禪意的裝置藝術,相對裝置旁的地面還放了一塊石頭,貌似象徵著水能穿石這樣的喻意。時間與水流,時間與生命,生命與自然,每個作品都在提醒著觀者或是提醒創作者自己本身,運用有限的生命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有意義的事,麼讓自己與他人建立有品質的溝通。

這個展廳正對面是一個放映室,與阿彼察幫‧韋拉斯哈古合作的影片:第一束光。11分鐘的影片,都是很簡單的日常,清晨的日出,陽光,街道,過往舊生活的照片,沉睡的少年。當我們迎接第一道光來臨,是生命的開始,是生活的開啟,每天都是新生。有點像給予現正在隔離的人們一些力量,生活的快樂與美好,往往來自心情的認知。
再來就是進入我個人最喜歡的展廳了,依舊是與高谷史朗的合作。這間展廳不僅是教授表達”聲音裝置”的創新運用,也是以音樂呈現了對人生的反思。這裡可以聽見創作者的自言自語,喃喃的說道,他常想著死亡是什麼? 夢想是什麼? 生活又是什麼? 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的聲音,來自各種語言,喃喃訴說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各種裝置音樂來自工作室裡的器具,當然也伴隨了美妙的音樂。我來來回回在這展廳,坐很很久,一遍又一遍的聆聽。對我來說,牆面上的影像只是為氛圍解放這個房間的單調,當然呈現的方式是經過設計,很精準也很美。只要能坐在這裡,靜靜聆聽,感覺可以更進一步體會一直在與癌症共存的教授,對生命的反思和對自我的鼓勵,不管是不是偶有挫敗感,但感謝生命裡有音樂和感謝自己還能創作,這就是一種幸福了。

再往下個展廳,我想這個展廳根本就是滿足我們這種音粉的小天地。牆面上的微形照片<其實是影片>,每一張都串連起來,就是教授的生活日常。庭院的盆栽,微風,樹影,房間,客廳,夜晚的影片,創作的空間,鋼琴,樂譜,書架,錄音器材。每個畫面都讓我們感受他簡單樸素的日常生活。生活不用太花俏,但你需要的養份卻不能少,電影,植物,陽光,簡單飲食,閱讀,種種都是幫助創作的養份。而我還慶幸著自己在藝術和友誼的滋潤下,讓我一直保有容光煥發的樣貌。我想這是幸福由內顯外在的最佳寫照了。
最後一個位在頂樓的露臺,巨型裝置作品:生命。每十分鐘啟動時長一分鐘,裝置噴處濃霧,在節奏聲下,讓人置身迷霧。因為下雨天,這個部份觀展效果不太好,但是也另有一番情調。藝術家透過裝置作品,表達不同的層次的意義,但觀展的人是可以透過自我內在的理解,解讀出另一種意義的。

雖不知教授的本意是什麼,但我覺得生命的確常常在迷霧中進行,我們總對生活產生很多疑問,就像帶著困惑迷惘或是恐懼走在迷霧當中,雖然有時會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但是不要急,趁著這時緩緩思考與前行,困惑和迷惘其實都是來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人生境界。而迷霧總會散去,我們總要做好準備,當迷霧散去時,一切是否準備好了,能否精神飽滿的去迎接希望第一束光的到來? 當我這麼思考的同時,我領悟了整個展覽的每一個部份,都是相關聯的,每個作品和主題都在領著觀眾一起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更或者是在述說一場自我對話的展覽,我們只是透過這場音樂和空間藝術作品,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想,打開與觀眾連結內心認知的開關,讓我們在觀後,也有機會與自我對話。聽音觀時,自己與內心產生了一次有品質的深度對話!
